中國環境報記者霍桃7月2日北京報道 環境司法國際研討會7月2日在京舉行,主題為“司法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作用”。
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致辭中強調,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,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。建設生態文明,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、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重大變革。實現這樣的變革,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,必須加強對環境的司法保護。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,中國不斷完善環境立法、持續強化環境執法、加快推進環境司法。發展生態文明、建設美麗中國寫入憲法,《民法總則》把有利于節約資源、保護生態環境確立為民事活動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。中國強調實行最嚴格的制度、最嚴密的法治,不斷充實基層執法力量,推進聯合執法、區域執法、交叉執法,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。各級法院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到司法審判各領域、各環節,推進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建設,加強環境資源案件審理,促進環境司法理論研究,推動中國環境司法不斷向前發展。
與會代表紛紛表示,中國在環境司法領域的積極探索成果顯著、意義重大,為其他國家地區提供了有益借鑒。這些成功經驗包括,積極推動構建科學的環境訴訟制度體系,創新發展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制度,實現對生態環境的全方位司法保護。
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洛朗·法比尤斯、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·索爾海姆在開幕式上發表致辭。